三湘都市报·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文 晓风 视频 刘文
内蒙古呼和浩特祥瑞家园23部电梯钢绳遭恶意切割的事件,看似因物业更迭引发的报复行为,不仅暴露了公共安全的巨大隐患,更割裂了社区治理中宝贵的信任纽带。
在谴责这一极端行为的同时,我们更需冷静审视悲剧背后的深层诱因——当前物业管理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与困境。事件的导火索,源于物业公司的更替纠纷。媒体的报道显示,原乾元物业在临时应急服务期间“投入百余万元”改造小区,但短短两个月后,业委会便选聘了新物业。这种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,无疑在当事人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。尽管这绝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理由,却折射出当前物业交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权益保障难题。
物业公司作为市场主体,其合理投入与预期收益如何在新老交替中得到公平对待,是亟待规范的现实问题。
这一事件也映射出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普遍困局。物业行业一面被质疑为“暴利企业”,一面又面临全国物业费平均收缴率仅76.3%的尴尬。这种矛盾背后,是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错位,是业主权利意识与缴费习惯的差异,更是物业服务价值认同的缺失。
在祥瑞家园案例中,原物业在公开信中表达的“投资巨大,企业经营风险过高”的忧虑,正是行业困境的缩影。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,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。祥瑞家园电梯事件警示我们,当社区矛盾无法在法治框架内有效化解时,可能演变为危及公共安全的极端事件。因此,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刻不容缓。
对物业公司而言,应摒弃“铁打的营盘”思维,认识到服务契约的本质是平等互惠的市场关系。对业主及业委会而言,行使权利需与承担责任相匹配,决策过程应透明规范,避免“朝令夕改”带来不必要的经营风险。对监管部门而言,需尽快填补物业交接期的制度缝隙。
祥瑞家园电梯钢绳被割断的物理裂缝可以修复,但重建社区信任纽带需要更多努力。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社区治理其实就是国家治理的微观体现。
责编:薛琳
一审:薛琳
二审:张军
三审:周文博
来源:三湘都市报